首页

搜索 繁体

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6节(2 / 3)

p;端王要求安定后方,就是为了开战时能毫无后顾之忧。

&esp;&esp;霍翎捐出这笔钱粮,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她真正的目的,是通过这种方式向端王示好。

&esp;&esp;“这种事情,要么不做,要么就第一个做。”

&esp;&esp;“还要做得足够好,做得足够漂亮,务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”

&esp;&esp;最打动方氏的,是霍翎最后这一番话:“爹在前线表现出色,我们在后方也不能拖了他的后腿。若能凭此获得端王好感,爹在前线也能得到更多立功机会。”

&esp;&esp;在全家人的前程面前,钱粮不过小事。

&esp;&esp;第4章 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。

&esp;&esp;方氏最终还是被霍翎说服了。

&esp;&esp;她也知道了丈夫为什么会屡屡被霍翎说服。

&esp;&esp;这个继女的口才,实在不是一般的好。

&esp;&esp;只是,还有一件事让方氏很犹豫。

&esp;&esp;看了眼儿子,方氏咬着牙,忍着肉疼:“你爹临行前,让我在大事上多听听你的意见……”

&esp;&esp;“既然这件事情是为了你爹的前程……你、你手里的钱还、还是自己留着吧……”

&esp;&esp;这话她说得十分磕绊吃力,以至于脸上表情都显得扭曲,仿佛下一刻就会反悔般。

&esp;&esp;但她终究还是说了出来。

&esp;&esp;霍翎心下轻叹。

&esp;&esp;这就是她无法讨厌方氏的原因了。

&esp;&esp;生母在生她时难产身亡,等生母孝期一过,她爹就在同僚的介绍下,娶了方氏为续弦,生下儿子霍泽。

&esp;&esp;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,方氏对霍翎这边自然就疏忽了许多,但要说苛待也犯不上。

&esp;&esp;该配的丫鬟,该有的衣裳首饰月钱,都不会少。

&esp;&esp;生母留给她的东西,方氏也都陆陆续续交还到她手上。

&esp;&esp;继母做到这一步,也没什么好苛责的了,霍翎总不能希望方氏待自己好过霍泽。

&esp;&esp;——别说方氏了,就连身为亲生父亲的霍世鸣,不也没做到一碗水端平吗?

&esp;&esp;斟酌片刻,霍翎还是道:“公中未必能一下子挪出这么多现银。”

&esp;&esp;“不如这样,这笔钱暂时由我出着。等爹爹大胜归来,得了朝廷封赏,再把这笔银子补给我就是了。”

&esp;&esp;方氏长舒口气,立刻顺着霍翎给的台阶答应下来。

&esp;&esp;

&esp;&esp;与此同时,县衙。

&esp;&esp;邱县令正在与师爷商量赈灾之事。

&esp;&esp;“这才过去了两天,城门外就聚拢了六七百个流民,接下来可如何是好。”

&esp;&esp;衙门仓库里还有不少存粮,短时间内足够支应,但时间一长,流民数量增加,这些存粮就完全不够看了。

&esp;&esp;师爷提醒:“大人,今年受灾的可不止流民,还有我们县城的老百姓。我们这两天在城门施粥,来领粥的人超过了八百之数。”

&esp;&esp;那多出来的,都是永安县本地人。

&esp;&esp;县衙赈灾,总不能只救济从外地逃亡过来的流民,不救济自己的父老乡亲吧。

&esp;&esp;朝廷的赈灾粮粗糙干砺,咽下去时会将嗓子磨得生疼,要不是家中生计艰难,也不会有人来领这些赈灾粮。

&esp;&esp;所以就算明知道那些来领粥的不是流民,衙役们还是派发了米汤。

&esp;&esp;邱县令愁眉不展,来回踱步:“还是得找县中大户帮忙。”

&esp;&esp;师爷点头应是,心里却不看好。

&esp;&esp;他家大人才刚上任一年,与县中大户的关系很是一般。真要求到县中大户头上,他们估计只会出个三瓜两枣来埋汰人。

&esp;&esp;而且——

&esp;&esp;“近段时间,永安县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。您别忘了,那些粮铺背后站着的可都是县中大户。”

&esp;&esp;“您要他们捐粮,和要他们割肉无异。”

&esp;&esp;邱县令一咬牙,眸中有凶光一闪而过。

&esp;&esp;“端王是朝廷派来的督军,身份尊贵,又有先斩后奏之权。”

&esp;&esp;“这是他来到燕西后,亲自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